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

  • 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:《南京条约》

  • 成为后续条约的模板:中美《望厦条约》

  • 最不平等条约:《辛丑条约》

  • 主权丧失:

    1. 领土主权
    2. 领海主权
    3. 关税主权(1851)
    4. 领事裁判权
  •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特征:

    1. 资本-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
    2. 中国自然经济基础遭到破坏,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仍广大保存
  • 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:

    1. 民族独立、人民解放

    2. 国家富强、人民富裕

      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前提,后一个是前一个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

  • 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:1841.5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

  • 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:

    1. 高潮: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
    2. 狂潮:1898-1899(甲午中日战争开启狂潮)
    3. 破产:
      1. 重要原因:列强之间矛盾和相互制约
      2. 根本原因: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反侵略斗争
    4. 局限性:对帝国主义处在感性认知阶段,存在笼统排外错误
    5. 进步性:粉碎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重大历史作用
  • 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:

    1. 根本原因:社会制度的腐败
    2. 重要原因:经济技术的落后
    3. 为什么变成半封建:资本主义入侵造成经济破坏
    4. 为什么仍有封建: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仍为主体
  • 民族意识觉醒:

    • 朦胧觉醒:林则徐(睁眼看世界第一人)、魏源《海国图志》“师夷长技以制夷”、王薛马郑
    • 普遍觉醒:严复《天演论》
    • 时代最强音:孙中山“振兴中华”

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

太平天国运动

  • 原因:

    1. 清政府赔款
    2. 帝国主义压迫
  • 领导阶级:农民阶级

  • 指导思想:拜上帝教

  • | | 《天朝田亩制度》 | 《资政新篇》 |
    | :——: | :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: | :—————: |
    | 内容 | 平均分配土地 | |
    | 性质 | 农民特色 | 资本主义色彩 |
    | 进步性 | 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| |
    | 局限性 | 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光 | |
    | 共同点 | 未实施、反封建 | |

  • 历史意义:

    1. 打击封建统治阶级,撼动清统治根基
    2. 旧式农民战争最高峰(重点)
    3. 冲击孔儒权威
    4. 打击外国侵略势力
    5. 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,冲击西方在亚统治
  • 局限性:

    1. 阶级局限性(根本原因):政治纲领;腐败;领导集团不团结
    2. 没有科学理论指导
    3. 未能正确对待儒学
    4. 反封没反帝
  • 教训:农民阶级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斗争取得胜利的历史重任

洋务运动

  • 时间:19世纪60-90年代

  • 领导阶级:封建统治阶级的洋务派(奕䜣、曾李左张)

  • 目的:挽救统治危机

  • 原因:

    1. 镇压太平天国
    2. 加强海防、边防
    3. 发展洋务集团实力
  • 指导思想:中学为体,西学为用

  • 目标、口号:自强求富

  • 洋务事业:

    1. 近代企业:

      1. 先军工:最大兵工厂——江南制造总局

        ​ 最大造船厂——福州船政局

      2. 后民用:官督商办(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)

    2. 新式海陆军:北洋南洋福建广东

    3. 新式学堂:翻译、工艺、军事,派遣留学生

  • 失败标志:北洋水师全军覆没

  • 历史作用:

    1. 促进中国早期工业和民资发展——官督商办
    2. 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——留学生
    3. 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改变
  • 失败原因:

    1. 封建性质——没反封(指导思想)
    2. 依赖外国——没反帝
    3. 管理腐朽
  • 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:

    1. 明朝萌芽
    2. 中国无产阶级:19世纪40-50年代(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第一个阶级)
    3. 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,中国民族资本主义

戊戌维新

  • 时间:1895公车上书——1898.6.11-1898.9.21(103天)

  • 领导阶级:新兴资产阶级(改良派)、光绪、康梁谭严

  • 原因(多选):

    1. 民资初步发展(洋务运动)
    2. 民族危机加深(甲午马关)
  •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:

    1. 要不要变法
    2. 要不要兴民权、办议院、实行君主立宪(焦点)
    3. 要不要废八股、改科举、兴西学
  • 论战意义: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

  • 百日维新:

    1. 1898.6.11光绪“明定国是”
    2. 1898.9.21变法失败,只有“京师大学堂”保留
  • 意义:爱国救亡运动、资产阶级性质改良运动、思想启蒙运动

  • 教训:戊戌维新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,不但暴露民资具有软弱性,还揭示改良行不通,必须革命

  • 失败原因:
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5
    6
    7
    8
    9
    graph LR
    A[戊戌维新失败原因] --> B[民资力量小]
    A[戊戌维新失败原因] --> C[维新派局限性]
    C --> D[不敢否定封建主义]
    C --> E[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]
    C --> F[惧怕人民群众]
    D --> G[政治上不敢否定封建君主制度]
    D --> H[经济上未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]
    D --> I[思想上托古改制]